11月20日,“弘扬大别山精神”理论研讨会在湖北红安干部学院召开。来自中央文献研究室、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有关单位、湖北、安徽、河南三省党史部门、高校党校、干部学院的领导专家齐聚红色热土,共话精神传承,共绘弘扬新篇。

研讨会现场。
湖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余珂表示,湖北始终把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,持续加强资源保护、深化理论研究、创新宣传阐释、做实教育培训,推动大别山精神在荆楚大地深深扎根、枝繁叶茂。他强调,未来要在精神的研究阐释、资源转化与区域协作上实现更大突破。
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、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、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陈晋说,大别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占据特殊位置,它更靠近精神源头——伟大建党精神,是党在农村革命斗争中坚持最久、创造最为丰富的精神形态之一。其内涵与人民军队的创建历程、纪律作风、精神品格紧密相连,与井冈山精神、苏区精神、长征精神等交相辉映,具有深远的内化与外溢效应,必须深入阐释、大力弘扬。
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二级巡视员王树林提出,弘扬大别山精神,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根本指引,系统凝练其核心要义;要以大别山丰富红色资源为依托,多措并举推动精神传承;更要以红色力量赋能老区振兴,让精神弘扬成果惠及人民群众。
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项水伦表示,大别山精神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。湖北党史部门正联合多方力量,积极推动形成大别山精神统一文本表述。下一步将深化理论研究、创新宣传方式、强化实践转化,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。
湖北省社科联二级巡视员陈芳表示,大别山精神与荆楚文化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,是楚风汉魄在革命年代的集中迸发。省社科联将充分发挥“联”的职能,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,推动大别山精神研究与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深度融合。
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、副院长袁北星认为,大别山精神深深植根中华文化沃土,汲取荆楚人文养分,彰显了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。这一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,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的宝贵源泉。
湖北省委党校(湖北省行政学院)常务副校(院)长赵斌表示,大别山精神蕴含的历史智慧与精神力量,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丰厚滋养。省委党校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,携手各方深化红色资源开发利用、推进红色精神系统研究、共同传承红色血脉,在弘扬大别山精神的实践中展现更大担当。
研讨会设主旨发言环节,8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“大别山精神的学理支撑”“核心要义”“统一表述”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解读,从多学科、多维度系统阐释了大别山精神的理论逻辑、历史贡献与当代价值。
本次研讨会共征集论文386篇,作者涵盖机关、高校、党校、干部学院及科研院所等多个系统,涌现出一批理论扎实、视角新颖的优质成果。在分组研讨中,近50位优秀论文作者围绕主题展开热烈交流,观点交锋、思想碰撞,不断拓宽研究视野、凝聚学术共识。
会议由湖北省委党校(湖北省行政学院)、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、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、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,湖北红安干部学院承办。受邀嘉宾、专家学者、红安县有关领导及主办单位代表130余人参会。(图/文 郭婷婷 梅青)